close

theconversation_jp_20090127.png

我們所獲得的網路服務是否已經能滿足需求?以「社群網站稜鏡(Conversation Prism)」的觀點來分析,台灣乃至於整個華文世界的社群網路空間,仍有許多機會可供發展。

(原圖出處:Asiajin)

目前台灣的網路環境與網站服務或許並非世界的頂尖,但也算在領先群中。單就各種國際排名來說,台灣在許多指標項目中有不錯的表現,(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個網站的報導),根據這些數據來評論台灣的網路環境已經脫離萌芽發展期,邁向成熟茁壯期並不為過。甚至網路上的話題與流行趨勢,已經逐漸影響傳統/現實的社會--比如說傳統媒材的報紙,近年來就受網路新聞影響,不僅各大報紛紛開設網路版本吸引網友閱覽,甚至有報紙因為閱報率在電子媒體與網路新聞夾殺而關門大吉。

不過台灣在網路服務的商機上總是腳步緩慢。網路空間無遠弗屆,相較於實體市場與通路來說,國外網站在排除語言障礙之後想要進入台灣或華文市場並非不可能。不過本土業者仍有文化與通路上的優勢。在進入終端使用者也能分享資訊的時代,提供社群互動的網路服務,滿足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需求的趨勢就更顯重要。如何利用在地文化的優勢,及早發展出針對台灣/華文市場的社群網路服務,可說是逐漸飽和的網路商業環境中一個新的契機。

我們最常提及的Blog,或是Youtube之類的網站,其實只佔了社群網站類型的一小類。美國的PR 2.0,就以社群網站稜鏡的分析方式,將市面上的社群網頁服務分門別類,以功能性的不同環狀排列出來。而日本的Asiajin也提出了類似架構的分析(如上圖),可以看到日本擁有相當多不同取向的網頁服務,尤其是針對特定族群的網站服務更是相當活躍,比如說"PIXIV"是針對圖像創作者及動漫族群的;而「空想生活」則是針對生活產品需求與設計。而且這些網站並非是取代一般的部落格網站,而是與部落格同時並存,甚至提供插入連結形式,互相提供服務;若與美日國家相比,台灣網路環境上所能取得的服務還不能算全面,而且太過集中於某些面向的網站,有大者恆大的傾向(比如說部落格同時要提供影片功能,而非與其他影片網站合作),若能針對台灣社會的特性,發展出獨特的網頁服務,應該也能有不錯的發展機會,只是台灣相對美日來說市場較小,是否能支撐那麼多的類型也是疑問。

當然我並非網路行為的專門研究者,所以只能就我所觀察到的片毛麟角提出看法,但也順便提供這個有趣的分析方式供大家參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w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