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來到Tuscana,怎麼能錯過著名的Chianti葡萄酒呢?

台灣的紅酒市場幾乎都是法國葡萄酒的市場,雖然手上沒有正確數據,不過到大賣場或是百貨公司酒類專櫃走一圈,法國出產的紅白酒還是佔大宗,不過現在其他產地的葡萄酒也逐漸出名,比如說加州、澳洲、智利等等。而同樣是歐陸產地的義大利在台灣的知名度似乎稍低一點,我之前也只是只聞其名,這次實際走伊遭,才發現義大利本身對於葡萄酒的熱愛與驕傲也是出了名的,而出產的酒品不僅質精而且多樣化,更重要的是還十分便宜,若非自助旅行緣故無法多買多喝,否則實在很想多買幾瓶,徹底享受義大利美酒、美食與美景的美妙。

在幾天前擬定開車路線時,因為對路況不熟悉所以放棄了Perugia跟Arezzo兩個城市(留待不知何年何月的第二次義大利之旅),現在除了San Gimignano以外,就只剩前往預定還車的Firenze,因此行程可說是十分充裕,所以決定繞路,前往小松鼠小姐之前在網路上看到別人介紹的Chianti奇揚地酒鄉一遊。六月十三日這天我們早早離開Siena,沒想到就一頭栽進上班的車潮中,由於Siena舊城區不大,附近又都是丘陵地形,因此環城公路建的也是七曲八折,加上義大利路標示出了名的不清不楚,他們通常使用「目的地XX(km)」的簡單箭矢路標標示,若只是在一般鄉間道路上前往一個小城這種標示法不成問題,但是遇到像Siena等級的重要城市,或甚至Roma, Firenze這些重要城市,這種標示就不行了。往往出現向左也是往A城,向右也是往A城的神奇標示,而這兩條路中間到底有什麼差別、究竟分別經過哪些小城鎮一概不提,在義大利找路可真是一大負擔啊。因此我們開了許久才發現錯過了號稱最美的SS 222號道路,而由S2道路開上Chianti。

儘管不是最美,但一路上的風景也是很不錯,與Tuscana不同的是,隨著坡度逐漸攀高,路旁的田園逐漸由牧草與農作,轉變成翠綠的葡萄藤,也告訴我們這裡的丘陵確是適合生產酒類。話說這裡的酒類生產源遠流長,從黑暗時代的中世紀起就開始在此種植葡萄釀酒了,我們途中在一個也是以釀酒為業逐漸繁榮的小鎮Radda in Chianti稍作停留,大概因為還是早上,除了超市以外沒有幾家店開門,我們在幾乎無人的小城裡亂晃,不過也看到許多關於酒鄉的特徵:幾乎都是販酒店、到處都有Chianti的標誌,與許多精美的小餐館。


Radda in Chianti的小教堂


有時候實在有點嫉妒,為什麼在義大利連曬毛巾都可以成為一幅畫呢?


在Chianti遊逛時一定會看到這個標誌。在中世紀的時候,由於Tuscana成為動盪不安的兵家必爭之地,Chianti地區與其中的三個主要城鎮(Radda, Castellina,Gaiole)於1250年在鄰近強國佛羅倫斯共和國的保護下,成立了一個半獨立的自治同盟Chianti League,並在1384年以黑色公雞為同盟的象徵,這個同盟一直維續到1774年,這三個城鎮也以「黑色公雞同盟」而聞名,到現在這個黑色公雞成為Chiati酒類的註冊商標,而Chianti Classico就是Chianti地區最經典也是品質最佳的葡萄酒。

而Chianti地區釀酒發源地之一,就是著名的Badia a Coltibuono酒廠。Badia a Coltibuono意為豐收的修道院,是由本篤教會的教士於西元1051年在此創立修道院,並在附近種植葡萄釀酒,被認為是Chianti地區近代有史以來的釀酒開端,一直持續到1810年拿破崙佔領義大利,並解散當地修道院為止。後來在1846年由私人買下修道院重新開始釀酒。這個地方名氣大到連我們用的1:400000地圖都有標示,不過實在很難找到,我們在問了鄰近城鎮的旅遊資訊處之後,才在十一點半左右到達此處,不過很可惜的錯過了每天十一點開始的酒廠導覽;另外每天下午兩點開始也有廠區花園對外開放,也因為我們要趕往San Gimignano的原因也無法參加。我們就只能在牆外看看酒廠外觀,與歷史悠久的修道院。



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修道院,也是現今Badia a Coltibuono酒廠的象徵


不過我們還是有安慰獎:Badia a Coltibuono對外營業的餐廳,這個餐廳挾著酒廠的名氣成立,佐餐的酒類自然是精選中的精選了,不過聽說本身的餐點也是值得期待,更棒的是餐廳有提供一整套餐點(前菜、湯品、第一道主菜、第二道主菜、飯後甜點)加四杯精選佐餐酒的全餐,「只要」49歐元--雖然這個價格看來很高,但是可以遍嚐四支精選酒款,在其他餐廳點個四杯homemade紅酒可能就要十歐以上了,還不一定好喝,再加上餐點絕對不只這個價格;在這裡以49歐換得全餐與四杯精選酒品,可說是非常划算,儘管小松鼠小姐不喝酒,不過在下可是十分期待。於是我們就懷著興奮的心情等著餐廳中午時間開始營業。


用餐的優雅中庭



精美的餐具與酒杯


終於等到餐廳開始營業了,我們點了一份全餐,加上額外的沙拉與另一道主菜。因為人不多,餐點來的很快。美食美酒美景(加小松鼠小姐是美人)真是享受啊!


這裡的侍者都會為點酒的客人做簡單的介紹,當然在下其實對酒也是一知半解,再加上義大利腔的英語,懂得的更是不多,不過酒本身的美味是一嘗即知的。


前菜:香草玉米粥燉鵝肉,搭配2005年份"Cetamura Bianco"白酒。鵝肉軟嫩,與細滑的玉米粥(其實像是玉米醬)極為搭配,另外白酒也是十分順口香甜,與尋常喝到的白酒帶有一股嗆鼻的酒氣全然不同。


額外點的沙拉,當然要搭配酒廠出產的紅酒醋囉,義大利人吃蔬菜沙拉習慣搭配橄欖油與紅酒醋,可以吃出蔬菜原味,若搭配高級橄欖油與紅酒醋,更是非常好吃,小松鼠小姐特別喜歡帶點苦味的芝麻葉。



湯品:蒜泥羊奶乳酪奶油燉豆湯。羊奶乳酪有一股非常特殊,甚至有點臭的奶騷味,可是與燉豆湯非常搭配,豆湯恰好可以抑制羊奶乳酪的騷味,而留下奶香與滑順,整體吃起來口味十分突出。



第一道主菜:豬肉白豆醬手打短麵,搭配2004年Chianti Classico "R.S"紅酒。或許因為前一道豆湯口味較重的緣故,麵的調味比較清淡,不過搭配的2004年紅酒我非常喜歡,不會過澀也不會過甜,幾乎直接可以享受到葡萄的香味與濃厚之感,喝到這兩支酒才真正感覺到葡萄酒的美妙(以前喝的紅酒都算什麼啊!),另外就是再次證明紅白酒必須搭配適當的餐點飲用,才有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

另外點的主菜:烤豆加煎鮪魚。這道菜我跟小松鼠小姐都非常喜歡,不僅是煎鮪魚火侯到家,外表煎透內部卻保留原味的五分熟煎法,讓鮪魚保有新鮮的香甜之外,搭配的烤豆子也很爽口,這種豆子類似台灣的四季豆,也是吃整個豆莢部份,不過比較細,而且咀嚼時沒有四季豆的澀感,讓平常不吃四季豆的小松鼠小姐非常滿意,我們後來遍尋各地餐廳都找不到,看來美食果然是可遇而不可求啊。



第二道主菜:巧克力醬紅酒烤鹿肉配煨馬鈴薯,搭配2000年Sangioveto IGT紅酒。我們不太習慣這種甜鹹搭配的方式,巧克力醬雖然有去油去膩之效,烤鹿肉也十分柔嫩,不過巧克力醬搭配烤鹿肉……可能真的是口味不太習慣吧~~馬鈴薯倒是不錯。搭配的2000年份紅酒是也不錯,不過澀感較重,與前菜/第一道主菜的搭配上,顯然是2004年那支較對我的胃口。


最後的今日甜點:柳橙塔,搭配2003年Moscato d'Asti DOCG Bera "Su Reimond"點心酒。點心本身以柳橙果肉、果皮與水果慕斯搭配,酸甜互見,加上慕斯的口感,十分不錯。可是最棒的是那支氣泡點心酒,本身酒的顏色近乎金黃,加上不斷冒出的細緻氣泡,看起來就很賞心悅目,而酒本身非常甜美,加上氣泡的效果,真的是甜到心裡了,也讓不太愛喝酒的小松鼠小姐愛不釋手。這種酒真的適合不愛喝酒的人或是女生享用。哪位先進知道台灣哪裡得購,請不吝告知,實在很想重溫那種口感啊。


點心近照,實在很誘人啊。


餐廳裡在腳邊轉來轉去的貓,說也奇怪,先前在修道院裡有一隻老態龍鍾的老狗陪著我們閒逛;而在餐廳裡就由這隻看來十分靈巧的小貓陪我們吃點心,或許他們就是所謂的看板狗、看板貓吧。

我們用餐到下午兩點多,結束了這趟錯過酒廠參觀,但享受了一頓真正義大利美食的酒鄉之旅,而在下我飲盡了四支精選紅白酒,更是感到不虛此行,儘管只是四杯紅白酒,但全部喝盡也讓我也有點不勝酒力,跑到修道院的迴廊就著長椅倒頭便睡,直到酒醒才精神飽滿的離開,臨走前還到入口的酒廠販賣處挑了三支紅白酒,最後還背回了台灣,有點可惜的是或許是旅程上一路顛頗,或是氣候炎熱,回家飲用時口味已沒有當時的香氣了,十分可惜。不過隨著到義大利旅遊的人越來越多,說不定哪天在台灣的紅酒專櫃,也能看到Chianti的黑色鐵公雞標誌吧,到時我一定買幾支打包回家,好好重塭在Tuscana Chianti酒鄉的香甜回憶。

下一站: 塔之城 San Gimignano




相關資訊

Badia a Coltibuono
酒廠、餐廳、民宿、烹飪課程、品酒課程

修道院與後花園參觀:五月到十月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,提供四十五分鐘的導覽(英文/義大利文),費用每人5歐(不需預約)。
酒廠參觀及品酒:五月到十月的星期二三五,每天早上十一點一場,參觀酒廠內部及修道院、花園,及品酒時間,全程一個半小時,費用12歐,須先預約(其實沒預約也可以去碰碰運氣),每場最多二十人。
餐廳:五月到十月間每天營業,其餘季節星期一休息。每天中午起營業,下午時間提供輕食。

Chianti 歷史資訊

Minami Walking
  美食旅遊網誌作家的評析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w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